2022年,受疫情影響導致廣泛的社交隔離和學校停課,很多家庭的可支配收入從其他類型的娛樂活動轉向玩具,玩具產品的質量直接關系到兒童的使用安全和身心健康,也是國內外重點管控產品。下面2022年歐盟、美國、加拿大及澳大利亞玩具召回案例進行分析,整理2022年玩具產品主要召回原因與解析。
2022年玩具產品主要召回原因解析
·小部件
由于兒童的特性,3歲及以下兒童喜歡將玩具放入口中。如果玩具包含或易產生小部件,則可能導致兒童誤吞小部件出現窒息風險。因此,相關國內外玩具標準都禁止3歲以下的兒童玩具中含有小部件。隨著兒童認知水平的增長,3歲以上的兒童會逐漸減少這一行為習慣。故玩具標準允許3歲以上的兒童玩具存在小部件,但必須標注警示說明來提醒監護人的注意。
小部件是導致玩具產品召回的重災區。導致“小部件”項目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產品設計本身的缺陷,結構中含有細小部件;二是生產過程中產品部件固定、連接不牢固導致玩具在兒童玩耍中產生小部件。例如:電玩具結構不合格,主要體現在經濫用測試后,電池蓋脫落電池外露;軟體填充玩具接縫強力不夠導致填充棉暴露等。
·鄰苯二甲酸酯
鄰苯二甲酸酯可對塑料起改性或軟化作用,由于價格低廉,鄰苯二甲酸酯普遍應用于玩具、食品包材等多種產品內。鄰苯二甲酸鹽在人體和動物體內發揮著類似雌性激素的作用,可干擾內分泌,使男子精液量和精子數量減少,嚴重的會導致睪丸癌。
各國法規和對鄰苯二甲酸酯的管控也是日趨嚴格,國內外兒童產品召回案例中,鄰苯二甲酸酯超標占據著相當大的比例。
·鉛超標
鉛及其化合物的用途很廣,冶金、蓄電池、印刷、顏料、油漆、釉料、焊錫等作業均可接觸鉛及其化合物,常作為油料添加劑,包裝件,塑料穩定劑及固化劑,染料,顏料,焊料,電子陶瓷,玻璃部件,電池原料等。鉛屬于三大重金屬污染物之一,是一種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重金屬元素,鉛是蓄積性的中毒,只有當人體中鉛含量達到一定程度時,才會引發身體的不適,在長期攝入鉛后,會對機體的血液系統、神經系統產生嚴重的損害,尤其對兒童健康和智能的危害產生難以逆轉的影響。
歐盟ROHS指令2011/65/EU中,對于電子電器產品中鉛含量限值是1000 mg/kg。歐盟EN 71-3要求鉛元素遷移量限值為:干燥、 易碎、粉末狀或柔軟的玩具材為2 mg/kg;液態或粘稠的玩具材料為0.5 mg/kg;可刮取的玩具材料為23 mg/kg。CPSIA的鉛含量要求涂層鉛含量不超過90 ppm,基材鉛不超過100 ppm。
·陷入窒息(牙膠、搖鈴)
牙膠和搖鈴產品主要是適用于出牙期兒童使用和不能夠完全坐起的兒童使用,當牙膠、搖鈴的結構存在缺陷,可能會導致產品阻塞兒童喉嚨從而導致窒息危險。
·硼元素遷移量超標
硼元素遷移量超標的召回產品主要是水晶泥,硼元素是一種有毒性物質,直接接觸皮膚可導致皮炎,吸入或攝入可能會導致惡心嘔吐驚厥等反應,長期過量攝入則會導致肝腎神經、生殖、發育和內分泌系統有毒性影響。
歐洲玩具標準EN 71-3規定硼元素遷移量限值為:干燥、易碎、粉末狀或柔軟的玩具材料為1200 mg/kg;液態或粘稠的玩具材料為300 mg/kg;可刮取的玩具材料為15000 mg/kg。
·包裝或玩具中的塑料袋或塑料薄膜
玩具產品或包裝上薄膜厚度不應小于0.038 mm。
包裝或玩具中的塑料袋和塑料薄膜較柔軟性,當兒童玩耍時將其覆蓋在臉上,太薄的薄膜更可能會吸附在兒童的口鼻部,使其不能呼吸導致窒息風險。如果薄膜厚度大于0.038 mm,此風險則會顯著減小。相關企業應選用平均厚度大于0.038 mm的膠袋或薄膜,或者在包裝薄膜上每30 mm x 30 mm面積上設置1%的透氣孔。選用較厚的膠袋或薄膜的方法簡單可行,成本增加不大。
以上就是相關玩具被召回的原因解析,希望能夠幫助相應企業了解玩具類產品出口不合格情況以及國外市場監管重點,規避風險,幫助產品順利進入目標市場。如您有相關玩具產品需要辦理出口認證,可以聯系環測威檢測機構工作人員(4008-258-120),進行咨詢了解相關內容!